我國的工業發展正在朝著自動化發展,而這,離不來機器人的廣泛應用,作為機器人核心部件之一的驅動電機也取得長足發展。如今,我國
電機規模化發展已經形成,但受技術和國外企業沖擊,接下來來需要政企合作,加快國產替代和品牌崛起。
近年來,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不斷升級,自動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國家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,工業機器人作為推動自動化發展的核心裝備和硬件基礎,廣泛受到各國的關注和重視。
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我國也積極布局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,不過因為核心技術的缺失,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核心零部件只能長期依賴進口。其中,
機器人電機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尤為嚴重,這極大的制約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。
當前,在國家自動化發展需求下,機器換人風潮越演越烈,工業機器人獲得了廣泛的應用,作為助力機器人實現精確定位和運動的伺服電機,也相應的迎來了迅猛發展。不過,較為遺憾的是,目前國內的高端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國家的企業所占據,同時,在我國企業棲身的中低端市場,也正在遭受臺系品牌的入侵。
總的來說,伺服系統的發展在我國并不算晚,從1955年至今已經步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,機器人伺服電機作為這一階段的主要產品,最終目標就是要完成對進口品牌的完全替代,實現國產品牌的崛起和發展。
如今,在高端市場被人壟斷,中低端市場又面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,形勢不容樂觀,但反過來看也可以說國產替代的空間十分巨大。我國電機發展要想化潛力為現實,就需要國內企業加快技術攻堅,國家政府加大支持力度,產業行業加速標準形成,三方合力殺出一條發展之路,才能實現品牌的突圍和崛起。
令人欣喜的是,這幾年國內企業在電機的相關技術上,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。
例如深圳市萬至達電機制造有限公司就從功率密度、齒槽轉矩、電流環設計等多方面入手,自主研發出了機器人用高性能電機及驅動器,壯大了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。并且萬至達電機所研發的部分電機產品在性能、精度、可靠性等方面已經達到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,已經擁有了取代如maxon電機等進口企業的能力。
在技術發展成效逐漸顯現,政府政策引導持續加強,本土企業凝聚力日益增強的利好加持下,如今,國產電機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上升至20%左右,對于中高端市場的進軍也在不斷嘗試,國產機器人電機行業的產業鏈也日益優化。
萬至達電機始終走在技術攻堅及新品研發的道路上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就能實現國產電機完全替代進口電機的目標。